酒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,古人是借酒消愁,今人是端起酒杯谈生意,增进感情。不管是大桌小宴,中国人的饭局中一定不会没有酒的身影。民间有言,小酒怡情,大酒伤身。每天喝一杯酒,能够暖胃,养血管,有益健康。这些说法是否正确?今天就仔细说道说道。

为什么说小酒怡情?
小酒怡情,出现这种说法,我们认为是嗜酒者的一种美化。事实上,《柳叶刀》曾指出没有健康的饮酒量,只有零酒精才是最健康的。喝点小酒,导致的后果却一点不小,主要体现在这四个方面。
第一,喝酒会增加癌的风险
酒精进去人体,会刺激口腔粘膜,胃粘膜,肝脏细胞等,导致炎症,增加细胞癌变的概率。目前已经有研究证实,很多恶性肿瘤跟大量饮酒脱不了干系。

第二,喝酒会导致中风
最近几年,心血管问题频发,其中中风是后果比较严重的一种。发病快,致死率高,即便进行抢救也会留下后遗症,影响患者日后生活。
而在一项针对50万成年人的研究中,经过十年追踪,研究者发现每天饮酒量增加40克的,出现中风的风险提高35%。

第三,喝酒影响睡眠
在加拿大的一样睡眠研究中发现,如果在睡觉之前喝酒,人会出现失眠,入睡困难的情况。这跟人们说的酒能助眠完全相反,实验者的睡眠完全被打乱。
第四,喝酒误事
酒精会刺激大脑神经,让人异常兴奋,酒喝多了以后,大脑反应迟钝,使记忆力下降。很容易忘记重要的事,造成影响。另外,喝酒的人如果不顾法纪,开车上路容易导致交通事故,造成社会危害。

每天一杯酒,真的能暖胃,护血管吗?
最近几周,气温降到零下,气候严寒,走在外面,寒风刺骨。身边不少男同事在下班以后,就会相约着去喝上一杯酒,暖暖胃,散散寒气。
但其实,喝酒暖身是根本不合理的。一杯酒下肚,身体会出现燥热感,感觉就像回暖了。但其实这一切不过是海市蜃楼,是假象罢了。酒精中的乙醇有扩张血管的功效,促使身体热量更快地从血液流到身体,此时就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。但是,这种现象并不是真正的回暖。因为很多时候,在酒劲下去以后,人会出现怕冷,发抖的症状。
因此,每天一杯酒并不能做到暖胃,相反,酒精属于辛辣刺激性食物,经常摄入还会刺激胃黏膜,增加胃部疾病的概率,对健康是很不好的。

有人说,就不能暖胃,那护血管总没有错吧?
喝酒养护血管,是针对红酒来说的,很长一段时间,有人提出红酒中含有白藜芦醇,有益血管健康。并且在很多长寿地区,那些长寿老人都有喝红酒的习惯。
但是,目前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实验证明白藜芦醇能够养护血管,所以,这个说法有待商榷。而从已有的研究数据来看,我们知道酒精会刺激血管,增大血管压力,诱发高血压,高血脂等疾病,对心血管健康是影响的。因此,医生会叮嘱三高人群及时戒酒。
总结一下,小酒怡情,但要控制饮酒量。而喝酒暖胃这种说法,是不成立的。至于喝红酒能够养护血管,还有待证实,目前不能轻易下结论。

拓展阅读:遇到躲不开的酒局,怎么做能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?
首先,在喝酒之前吃点东西。垫垫肚子,减少酒精对肠胃粘膜的刺激,不要空腹饮酒。
其次,可以吃点水果,比如苹果,橘子,猕猴桃等,丰富的果酸有解酒毒的作用。喝点蜂蜜水,能有效减轻身体伤害。

另外,不在把不同的酒混合在一起喝,容易加重身体伤害。想要减少酒精伤害,可以把酒加热,使其中的醛类有害物挥发。
最后,65岁以后,不要喝酒,容易增加痴呆的风险。另外对于青春期的孩子,也要禁酒,会导致发育异常,影响大脑记忆力。处在孕期的女性也不能喝酒,会导致胎儿畸形等。